從數學與物理概念談生命:
借用數學的函數概念來比喻,就是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一種連續函數,或者更為宏觀地說,每個人的生死流轉歷程都是一種連續函數,而且是跨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生命的連續函數,雖然一直都在起伏變動,但是不論其變動得如何劇烈與曲折,都「不曾斷裂」,更「不會斷滅」。
從佛教的三世觀說明生命的延續性:「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說明生命是一種「連續函數」的生命觀點而不單就是「一世生命觀」。也敘說「死亡」只不過是芸芸眾生「一期生命」中帶有「相對意義」的「分段終點」,並非隔絕今世與來生的關卡,相反的應該是銜接今世與來生的樞紐。三世生命觀的時空架構與宏觀視野來看,就不再是天人永隔的無解難題,而可以有生生世世「感應道交」的精神共鳴,以及「天地何處不相逢」的因緣契機。
我們的來生是能夠由自己選擇的:
不僅是來生,就是我們現在這一生,也是當初大家隨自己的意願選擇而來的,然而這最為關鍵的是,在個人生命的「使用年限」與「賞味期」屆滿之前,切記!務必要保留精神及體力,意識清醒,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預知時至」,到了最後臨終之際,才能「正念現前,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瀟灑走一回,如願往生!
生命是永續經營的:
《金剛經》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此「於法不說斷滅相」與《法華經‧方便品》所云的「世間相常住」,相互呼應。雖然佛法講世間諸法皆是因緣生滅,但是不說斷滅相,「斷滅」即是歸於虛無。經文中所蘊含的義理是,外在器世間的宇宙,有「成、住、壞、空」的變化,但不斷滅,而是「永續」的。內在有情眾生的生命,有「生、老、病、死」的遷流,卻非斷滅,也是「永續」的。
1974年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我成長於台中眷村,物質條件乏善可陳,因而養成勤儉好學習慣,求學過程可說一路順遂。建中畢業後,以第一志願考進台大數學系,隨即加入晨曦學社,擔任六十四學年度的社長。
大學四年,也正是在晨曦社的四年,父親因公左大腿骨折,我的生活重心在奔走於醫院與學校之間。醫院裡,生、老、病、死諸苦,現在眼前,烙在心裡。種種無常現象,讓我深感佛陀教義的開示,真實無欺。
依止星雲大師出家後,任普門中學校長,後於美國天普大學獲得宗教學博士,任教於南華大學,擔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專任教授兼副校長。多年來,專志於教育學子與現代生死學的研究與推廣,並且關懷個別生命如何坦然自在地面對生、老、病、死,以及天災地變下集體的生死療癒等議題,以善巧方便法門,指引眾生在茫茫生死海中,尋得安身與安心的脫苦途徑。
目錄
生命不死
探索生死奧祕 追求善生善終
善終.善生.好自在
朝聞道
參透生死 才能迎接生死
6個「W」
誰該讀這本書?
真正的「善終」
生而無悔 死而無憾
探索生死的奧祕 體現生死的自在
生死探索
生命的意義何在?
未知生,焉知死乎?未知死,焉知生乎?
千古名言 千古謎題
省思生死 展現生死
人為什麼會死?人為什麼不能長生不死?
人死了以後還有沒有? —生命的永續與挑戰
人死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
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 ─ 生命的未來出路
死亡是一種生命的展現
荊軻刺秦王
子路之死
司馬遷與《史記》
為李陵辯護 被處以宮刑
忍下宮刑辱 為著書立說
人固有一死 你如何展現
文天祥從容就義
兵敗被俘 自殺未死絕食不成
元帝惜才 勸降不屈但求赴義
黃道周死而不屈
復明反清 奮力一搏但求無愧
臨死不屈 感得後人建廟祭祀
江左少年夏完淳
羞辱洪承疇
輪迴的現代理解
從數學與物理概念談起
佛教講三世因果、生死輪迴等等,能夠證明給我看嗎?
三世生命觀的歷史回顧與現代開展
有關輪迴轉世的學術性研究報告
如果真的有前世今生的話,為什麼我都不記得了呢?
如果真有來生的話,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來生嗎?
生命選擇 難斷對錯
提升能力 免生悔意
現代生死學
「現代生死學」精義
「生死學」不等於「死亡學」
生命的奧祕蘊藏在死亡的玄機當中
因指見月 以死論生
「現代生死學」的內涵
「現代生死學」導覽
「現代生死學」的緣起
「死亡學」與「死亡教育」在西方的緣起與發展
·「死亡學」在西方的緣起與發展
·「死亡教育」在西方發展的脈絡與軌跡
·北美洲「死亡教育」的課程內容
·「死亡學」與「生死學」的學科主體性問題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與「生死學系」的成立緣起與發展現況
「現代生死學」之廣狹二義
現代生死學之未來開展
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建構 ─「意義治療學」引介
一位特別的學生
「三等公民」的心靈解藥
存在的空虛 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建構
「無意義感」的集體現象
現代精神治療的三大學派
從納粹集中營裡的生死經驗到意義治療學
意義治療學(Logotherapy)釋義
意義治療學對生命存在的基本觀點
意義治療學的宗教態度
精神治療三大學派的對照與比較
意義治療學的基本理論架構與內涵
自由意志與自我抉擇
意義治療學的第二個層次
體驗價值比創造性價值更有深度
創造性價值不能或缺體驗價值
態度價值更高於體驗價值
意義治療學的第三個層次
意義治療學的應用
苦難的意義
老醫師的喪妻之痛
突破自我生命的困境 發掘自我生命的意義
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壓力
善用及轉化挫折與苦難的情境
生命意義的探索與自我抉擇
換個角度面對壓力
存在的挫折
挫折是人生最好的鍛鍊
有關終極意義的形上思考
意義治療學的未來開展
賈伯斯的生、愛、失落與死亡
生命的永續經營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
我們能不能預知自己的死亡?
尊重親人的宗教信仰與遺願
談因說果 ─生命中的因果探微
生命的終極關懷
《佛說阿彌陀經》的現代解讀與釋疑
前言
六成就—與會大眾介紹
極樂國土的方位及自然環境介紹
極樂國土生活環境介紹
極樂國土教學環境介紹
極樂國土後現代、超現代的進階教學設計
極樂國土教化主介紹
極樂國土眾生介紹
發願往生極樂國土的入學理由
發願往生極樂國土的入學申請須知
極樂國土的(佛國)國際教學聯盟
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加強眾生信念 鼓勵發願往生
結語
「五濁惡世」的警惕
「往生」的現代理解與釋疑
「死亡品質」與「死亡的尊嚴」
善終與往生淨土:有情個體一期生命的圓滿句點
佛教的臨終關懷法門—臨終(往生)助念
「往生」一詞的意涵與演變
「往生」一詞的世俗認知、誤解與辯正
·真正的「往生」絕對不是「死掉了以後」才往生的
·真正的「往生者」絕對不是「病死」的
真正的「往生」,絕非避諱死亡的「婉辭」,而是具有實質意義與內涵的「動詞」
「往生」是行者一期生命最後的「必修功課」與「當務之急」
「求往生」不但無礙於「好好活著」,而且有助於「善終」
真正的「往生」絕對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永續經營」
「輪迴」是跨越三世的「生態系統」,「死亡」是生命的「轉換機制」,「求往生」則是「生命的永續經營」與「生死自在」的具體展現
任何人都能夠往生嗎?如何才能夠真正「如願往生」?
「往生助念」的必要性
有關「往生助念」的流行說法及其所衍生的問題
有關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一文以及「八小時」的補充說明
「往生助念」的現代意義解析—為什麼要「助念」?「往生助念」是亡者心念意識「星際之旅」的「生命導航」
有關使用念佛機助念的一些省思
「往生助念」中誦經與稱念聖號的現代意義與功能
「往生」概念與認知的一般化及普及化
其一
其二
媽媽最後的生命示現 ─我的永續生死學功課
臨終親人該不該插鼻胃管的再省思
媽媽往生後,爸爸的後續照顧課題
末期病患照顧與臨終關懷的一些關鍵課題
千古艱難「為」一死 —當代社會的善終課題
「死亡」本身並不可怕,然而……
為什麼現代人無法善終?
「現代人無法善終」的深層哲理分析
現代人的生老病死V.S.現代社會的醫療體制
現代社會的醫療體制的層面分析—現代人的「善終課題」不只是醫療實務問題,更是醫療文化與生命靈性關懷的問題
孝道的再省思
安寧緩和醫療照顧的認知與善終的準備
捍衛親人與自我的死亡品質與尊嚴—成立「往生後援會」以及組織「往生互助會」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