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知識/帶動閱讀

生死關懷-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

作者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共計三冊,將大師弘法五大洲,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解決現實人生之道。本冊主題為「生死關懷」,收錄八篇精采的論述。 對於生死問題的探討與解決,是古今人等皆想揭開的謎團。此類議題亦有八篇文章,大師從佛陀的言論為出發,提出個人體驗與看法。從安樂死、臨終關懷、身心疾病等,大師為我們指出一條「希望之路」。如:到成功大學醫學院講演,發表佛教對「器官捐贈」及「臨終關懷」的見解與作法;面臨「身心疾病」如何治療的問題,需以佛法的慈悲喜捨作為治療心病的良藥。再者,應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邀請,與多所大學的各科系學生座談。依大家所提出安樂死、墮胎、殺生等問題,從佛教、醫學、法律、人情等觀點,大師一一提出解說及因應之道。 為化解多數人對「生死」的恐懼,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透過遠距教學,與全球各地的學員座談。提出:生死本一如,就像白天和黑夜自然的輪轉,人往生後,家人要能為他念佛,並隨喜量力為他行善積蓄功德,才是正面的幫助親友解除面臨死亡的恐懼。 死亡如換衣、如搬家、如出獄、如秋天的葉落。對死亡有正確的認知,我們才能跨越生死的籓籬,悠遊人間,自在無礙。大師提出「死亡是新的開始」,像每天早上升起的太陽,讓人們摒除死亡是絕望的陳舊觀念。從對死亡的關懷,大師也從現實生活的層面去探討,民間信仰的價值、素食問題及對修行問題的看法等等。 大師對「民間信仰」亦給予肯定,認為民間的關公、媽祖及有忠孝節義情操的神明等,祂們讓民眾相信善惡報應,對社會的和諧有所助益。老婆婆虔誠的禮拜,雖不懂高深的哲理,但信念堅貞、信念之純潔高尚,卻是值得讚賞的。信仰當然以「正信」最好,還未正信時,「迷信」至少比「不信」好,因為,迷信的人,還有個善惡因果的言行規範。 皈依後,一定要吃素嗎?一般人將素食與信仰佛教畫上等號,其實素食是一種生活習慣而已,皈依是終生信奉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心中有佛,擁有慈悲心才是最重要。大師提出素食只是生活的習慣,不能與信仰畫上絕對的等號。 對於修行,大師提出簡要的說明:修行即為修正行為,不一定要到深山裡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觀鼻、鼻觀心地自我獨修;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誦經、持咒、念佛、參禪。如果天天誦經拜佛,卻是滿心的貪瞋愚痴、自私執著;不如法的修行,如何會有如法的結果? 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就叫做修行不修心,如此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編輯此書的緣起,希望以佛法的觀點來探討並解決社會亂象及當代所面臨的各種複雜問題;同時促使更多人一探社會與人心問題的究竟,明白佛陀的智慧是跨越時空,佛法具有時代性的,即使社會迅速變遷,問題千變萬化,只要人間遠離不了「生老病死」的困惑,佛陀猶如心靈良醫,而佛法則是調和我們身心疾病的良藥。

閱讀更多
05BEST
BOOKS
生死關懷-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

族群倫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

作者星雲大師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共計三冊,將大師弘法五大洲,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解決現實人生之道。  本冊主題為「族群倫理」,收錄八篇精采的論述。星雲大師提出對族群、對宗教之間,對人生、對家庭、對青少年教育,乃至對殺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  族群問題,自古至今無不影響著各個國家及民族間的分與合。要想化干戈為玉帛,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同體共生」、「尊重包容」的國際觀,接受同體共生的「地球人」的思想。  佛陀主張「各族入佛,同為佛子」、「四姓出家,同為釋種」,是佛陀具慈悲融和的性格使然。縱觀佛教史上,從未有過戰爭或衝突,乃是佛教包容異己的寬大心量。此書中,對化解族群各宗教間的敵意、階級性別的歧視、人權平等的重視,大師都提出一些致力和平的看法。 族群問題或政治人權等等,唯有遵循大師倡導的「尊重與融和」才能消除對立,也唯有尊重才能和平,唯有包容才能互助,以佛法的慈悲觀,對世界的和諧發展造成正面的助益。 族群的起點在個人,個人的形成在家庭、在學校。有鑑於此,大師與青年、教師、博碩士等等,暢談佛教對「青少年教育」、「家庭問題」、「生命教育」、「應用管理」等看法,希望社會大眾一起來重視「教育」,肯定健全「家庭」,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倫理的健全,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和平的基石。  星雲大師希望以佛法的觀點來探討並解決社會亂象及當代所面臨的各種複雜問題;同時促使更多人一探社會與人心問題的究竟,明白佛陀的智慧是跨越時空,佛法具有時代性的,即使社會迅速變遷,問題千變萬化,只要人間遠離不了「生老病死」的困惑,佛陀猶如心靈良醫,而佛法則是調和我們身心疾病的良藥。

閱讀更多
07BEST
BOOKS
族群倫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

安靜的力量-2024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作者 蔡馨慧、鄭麗卿、王怡仁、賴俊儒、林世明、阿逴

本書是2024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人間禪詩、人間佛教散文二類得獎作品的合集,皆收錄前三獎及五篇佳作。 人間禪詩首獎〈安靜的力量〉巧妙地從一些日常、細小、平凡的物件,深入觀察思考,進而聯想人生,點出佛理。貳獎〈梅花菩薩〉以寒梅、木魚喻眾生,透過僧人掃地,掃除一切煩惱塵埃,兼顧佛性與人性。叁獎〈茶席〉擺茶席,如擺山水,如擺人生體會,從茶起興,對杯具、茶葉特性、品茗、茶色等相關物事的描述,扣合心境,物人互涉,散發哲理。佳作〈學長說〉、〈睡前倒立〉、〈樹本佛號〉、〈浮標.浮木.浮舟.浮島〉、〈聽雨:在人生的黃昏〉,斟酌於詩禪之間,出入於隱顯之際,皆具啟發性。 人間佛教散文首獎〈草木本無意〉由拔草破題,也破除妄念,翻轉敘寫草之用、草之韌、草之美,映照自己的傲慢與無知,有無限的啟示。貳獎〈裝籠〉以一對兄弟迥然不同的成長歷程,家庭成員彼此溝通障礙,反思人類在面對抉擇時的脆弱和無可跨越的疏離感。叁獎〈掃地僧「吱嘎」〉刻劃一位小僧沉默寡言,勤奮認真,對應一位有著神奇傳說的四十餘歲失智僧人。鏡照多方,畫面感十足。佳作〈灰澹的繽紛的,生或死〉、〈不著花〉、〈玉佛的哭泣〉、〈頂樓之鴿〉、〈雪山調〉等,題材寬廣,視角不同,風格各異,皆有可觀者焉。

閱讀更多
10BEST
BOOKS
安靜的力量-2024年第十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星雲大師如是說1-3冊

作者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一九二七年生,十二歲禮志開上人為師,祖庭江蘇宜興大覺寺,傳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世。一九四七年於焦山佛學院畢業,期間曾參學金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歷經宗下、教下、律下等完整的佛門教育。之後應聘為白塔國小校長,主編 《怒濤》月刊。 一九四九年春來臺,主編《人生雜誌》、《今日佛教》、《覺世》等佛教刊物。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弘法宗旨,以「人間佛教」為宗風,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三百餘所道場,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人間福報、雲水醫院,興辦佛教學院十 六所,中學三所,及西來、南華、佛光、南天、光明五所大學,及人間佛教研究院。 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一九七七年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等。二○一七年出版《星雲大師全集》,共三百九十五冊,四千餘萬字,有系統地闡述人間佛教的思想、學說、理論,以及實踐結果。 二○二三年,大師住世緣盡,淨業圓滿,享耆壽九十七,被奉為佛光堂上第一代開山祖師,留遺偈:「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閱讀更多
13BEST
BOOKS
星雲大師如是說1-3冊
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之人文脈絡研究
謝潤德寺廟建築設計之人文脈絡研究
作者謝智光
依空法師 推薦序
一九六七年星雲大師在長滿刺竹、麻竹的荒山闢建道場,草萊初創,披荊斬棘,擬請工程師來畫圖,需要嚴密的等高線繪圖,倍增困難。一九六八年,大師對謝老居士說明自己對佛光山未來的建構藍圖,一星期之後謝老居士便以彩色繪圖如實畫出「佛光山整體規劃圖」,既不需要等高線,更不必罣念山坡地溝渠高低起伏,如同極樂淨土變相圖。同年十二月一日,規劃圖在當時的〈覺世旬刊〉刊出,引起廣大佛教徒的關注,紛紛捐助樂施,對佛光山的草創期助益甚大。大師形容佛光山的建設說:「一山五嶺天下少,兩院七眾世間稀」。開山五十多年的今天,返觀謝潤德老居士當初設計的「佛光山整體規劃圖」,大體上沒有很大的差別,依照星雲大師最初的想法一以貫之,可見謝老居士的專業涵養之深厚精到。


除了佛光山之外,澎湖海天佛剎的建設計劃圖也由謝老居士一手完成。謝老居士曾經建議大師說:大師渡洋來台,最早落腳在客家村的圓光寺,可以在客家村的地方建寺,接引更多的人來學佛。佛光山於是乃有頭份宏法社、苗栗大明寺、新竹法寶寺、桃園講堂、潮州講堂、屏東講堂等客閩信徒共修道場的創建,謝潤德老居士和佛光山的因緣可謂至為深遠。


法藏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發了四十八大願,圓滿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四十八大願其實就是法藏菩薩的四十八條設計建築藍圖。其實諸佛菩薩在成佛之前,都曾發大願來建設自己未來的佛土,例如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我們每一個人平日的懿行善舉,都是莊嚴自己未來佛國的資糧,謝潤德老居士不止襄助佛教伽藍、道教宮觀的建設,更成就了自己的清淨國土。本書的出版,於私是謝智光老師闡述祖父一生偉大事蹟的感人孝思,於公是為台灣宗教寺廟建築留下了文獻資料,深具歷史意義。欣為之序。
Best Books
for Fiction Lovers
編輯選書
新書推薦
人氣排行
法華經專題
香海文化
近世東亞叢刊
最新上架電子書
香海文化電子書
高僧小說電子書
高僧漫畫電子書
淨土法海主題書展一
淨土法海主題書展二
淨土法海主題書展三
精選書摘
deco image
2025/01/13/閱讀摘錄
佛法滿人間.萬家生佛

星雲大師的宏願將佛法走入每一個人的生活,透過講說、音樂、藝術、文化、教育、體育等各種方式,一心一意地想把佛法說得讓人懂、給人受用,可以在生活中實踐,就像這本《佛法滿人間》,希望能為大家帶來清涼的甘露法水。

deco image
2024/12/06/閱讀摘錄
水陸法會

佛教裡有「法會」這項活動,從「法會」這個名詞來看,很有意義;表示這一個集會,是以法來聚會,是以真理來相會的。就如念佛法會、禪修法會、慶祝佛誕法會、慶祝落成法會等;既然稱為法會,就必須要說法、要傳道,才算是法

近期活動
最新消息
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2025/01/03/活動快訊
向前有路光明在望

新年新氣象,為迎接2025年的到來,特別舉辦「新春書香贈」抽獎活動,祝福各位書迷們新年好運到,在書中都能夠找到心靈相契合的共同理念或共嗚!

網站功能介紹影片
2024/08/12/系統公告
網站功能介紹影片

在數位時代,佛光山文化書城致力於提供高品質的佛教書籍,包括紙本書和電子書。我們製作了一支影片,詳細介紹網站的操作介面、功能和電子書讀墨平台的使用方式,讓讀者能輕鬆使用。影片展示了網站的主頁設計、搜尋功能、書籍詳細頁面,以及紙本書的購買流程。我們的網站簡潔明瞭,搜尋功能強大,讓讀者能快速找到所需書籍。此外,影片也介紹了電子書讀墨平台的同步和閱讀功能,我們希望通過這支影片,讓更多人了解並使用佛光山文化書城,享受閱讀的樂趣和智慧。

佛光山文化書城 正式上線
2024/05/16/系統公告
佛光山文化書城 正式上線

數位時代e化電子書漸成發展,承繼星雲大師於1958年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的初衷,為提升讀者服務,全新規劃「佛光山文化入口網暨文化書城」 (http://www.fgsbooks.com.tw)正式上線,整合佛光山出版品,紙本書及電子書,包括佛光文化、香海文化、學術研究、藝文出版、電子書等,與讀墨電子書平台深度合作,在數位時代給愛書人更多便利選擇,期許實現網路世界無遠弗屆、智慧法寶隨手可得,為大眾在線上提供一處洗滌身心煩惱的清淨園地。


  • 客服專線:(07)656-1921#6667 周一至週五 (非例假日) AM8:30-11:00 PM13:30-17:30
  • 活動刊登、投稿聯繫信箱:service@fgsbook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