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歷
漢族,1964年12月出生,甘肅定西人。1985年畢業于蘭州大學化學系,同年到甘肅省地礦局中心實驗室工作,1993年至今在敦煌研究院工作。1996年6月,獲蘭州大學分析化學專業碩士學位,2003年6月獲蘭州大學分析化學專業博士學位。研究館員。曾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副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家古代壁畫與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副會長、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理事長等職。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甘肅省第十三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曾先後兼任蘭州理工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大學等校兼職教授。現為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蘭州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文物保護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壁畫保護、文物分析技術、出土文物現場保護、文化遺產的預防性保護等。主持完成7項國家級課題和10余項省部級課題,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2部,獲得專利20余項,主持編制國家和行業標準5項,主持完成全國20余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4項;入選“國家萬人計畫”,獲甘肅省領軍人次(第一層次)、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等省部級榮譽稱號5項。
二、主要論著目錄
(一)著作
(1)中國文物分析鑒別與科學保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2)中國古代壁畫保護規範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二)代表性論文
(1)蘇伯民,李最雄,胡之德.PS土遺址作用機理的初步研究.敦煌研究,2000,63:30-35.
(2)蘇伯民,李最雄,馬贊峰等. 克孜爾石窟壁畫顏料研究.敦煌研究,2000,63:65-75.
(3)蘇伯民,真貝哲夫,胡之德等. 克孜爾石窟壁畫膠結材料的HPLC分析.敦煌研
(4)蘇伯民,陳港泉. 不同含鹽量壁畫地仗層的吸濕和脫濕速度的比較.敦煌究,2005,93:62-66.
(5)蘇伯民,蔣德強,馬想生. 布達拉宮等處壁畫起甲原因的初步分析和修復材料的篩選.敦煌研究,2007,105:39-45.
(6)張化冰,蘇伯民,段修業等. 壁畫保護材料PVAC、PVA的性質研究與表徵.敦煌研究,2011,130:29-35.
(7)B Su,Z Yu,S Cather.Vast and dispersed: Developing portable facilities for non-invasive analysis and recording of heritage sites in China. Studies in Conservation, 2014, 59(Supp 1): 141-144.
(8)蘇伯民,張化冰,蔣德強等.3種常用壁畫保護材料的理學性能和水汽透過性研究.塗料工業,2015,45(6):51-55.
(9)Z. R. YU, X. D. WANG, B. M. SU, Y. ZHANG. First Evidence Of The Use Of Freshwater Pearls As A Cosmetic In Ancient China. Archaeometry, 2017, 59(4): 762-774.
(10)CAI bolong, SU bomin, Zhang wenyuan, Wangxiaowei. Standard Multispectral Image Database for Paintings Materials used in Dunhuang Murals.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17,37(10):3289-3306.
(11)Bomin S, Huabing Z, Binjian Z, et al. A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five polymer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conservation of murals in Dunhuang Mogao Grottoes[J].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18, 31: 105-111.
(12)蘇伯民, 張化冰, 談翔, 張瑞. 高分子材料應用于莫高窟壁畫保護的歷史、現狀與研究.敦煌研究,2018年第1期,81-84.6.
(13)蘇伯民,張化冰,王鴻靈等.一種新的壁畫修復材料黏結性評價裝置及應用研究.文物保護與保存科學,2018,30(6):20-25.
(14)趙金麗,蘇伯民,于宗仁等.熱裂解-氣質連用技術分析資壽寺彩塑貼金.西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5(3):72:78.
(15)王卓,蘇伯民,于宗仁等.太平天國侍王府壁畫表面修復材料的原位無損FTIR分析.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20,40(2):356-361.
(三)代表性專利
(1)文物出土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專用車,ZL 2009 3 0125884.3;
(2)遺址現場環境監測專用PDA無線控制系統,專利號:ZL 2011 2 0508871.6;
(3)自動存儲無線閘道系統,專利號:ZL 2012 2 0508859.6;
(4)一種測定壁畫、石質文物保護材料水汽透過性的方法,專利號:ZL 2014 1 0627447.1;
(5)一種可測定壁畫、石質文物保護材料水汽透過性的試驗杯,專利號:ZL 2014 2;0665831.6;
(6)一種金箔回貼專用材料,專利號:ZL 2011 1 0092498.5;
(7)一種砂岩加固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號:ZL 2011 1 0092499.X。
(四)主持完成的國家和行業標準
(1)國家標準,古代壁畫病害與圖示(GB/T 30237-2013),第1完成人;
(2)文物保護行業標準,可移動文物病害評估技術規程—館藏壁畫類文物(WW/T0061-2014),第1完成人;
(3)文物保護行業標準,古代壁畫易溶鹽測定—離子色譜法(WW/T0081-2017),第1完成人;;
(4)文物保護行業標準,考古發掘現場環境監測規範(WW/T0080-2017),第1完成人;
(5)文物保護行業標準,考古現場提讓化學指標檢測規範(WW/T0081-2017),第1完成人。
三、主持的主要項目和課題
(1)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出土文物現場保護移動實驗室研發,編號2006BAK30B04,經費1000萬元;
(2)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文物移動實驗室在考古發掘現場應用支撐研究,編號2010BAK67B09,經費344萬元;
(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考古發掘現場遺存鑒別與保護關鍵技術研究,編號2013BAK08B08,經費220萬元;
(4)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莫高窟微環境控制關鍵技術研發,編號2013BAK01B04,經費340萬元;
(5)國家973計畫課題:高精度原位無損體系構建,編號2012CB720906,經費495萬元。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莫高窟壁畫地仗層鹽的遷徙及壁畫鹽害損壞機制研究,編號21177021,經費15萬元;
(7)甘肅省科技廳國際合作專項:莫高窟85窟表修復效果評價,編號17JRWA012,經費24萬;
(8)國家文物局文物專項發展規劃課題:面向2035年的文物領域中長期科技發展戰略研究,編號2019-134,經費30萬元;
(9)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專案:墓葬壁畫原位保護關鍵技術研究,編號2019YFC1520700,經費1959萬元;
(10)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課題:墓葬壁畫製作材料和工藝特徵及典型病害機理研究,編號2019YFC1520701,經費386萬元;
(11)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自選課題:莫高窟壁畫、塑像中有機材料分析研究,經費50萬元。
四、主要獎勵和榮譽
(一)獎勵
(1)中國青年科技獎,組織部、人事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6.5;
(2)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創新一等獎,國家文物局,2009.1;
(3)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創新二等獎,國家文物局,2009.1;
(4)“十一五”國家科技計畫執行突出貢獻獎,2011.2;
(5)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務院,2012.12。
(二)榮譽
(1)甘肅省先進工作者,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2010.4;
(2)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二層次);甘肅省委宣傳部,2010.12;
(3)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2016.4;
(4)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務院,2017.6;
(5)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中宣部,2020.1;
(6)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甘肅省委宣傳部,2020.8.